乳酸是一种天然有机酸,以两种立体异构体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当前国内生产乳酸所使用的发酵底物主要是从玉米等农作物中提取的淀粉糖,因此,以玉米为主的农作物种植业是乳酸产业链的上业。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2023年连续三年国内玉米培养种植面积稳定在 6.4亿亩以上,其中2023年国内玉米种植培养面积约为6.63亿亩;2021-2023年连续三年国内玉米产量则保持在 2.7亿吨以上,其中2023年国内玉米产能约为2.89亿吨。2023年国内玉米供需关系阶段性宽松,价格表现为震荡下跌的走势。
2023年1月到5月中旬,玉米价格呈现下跌趋势。Mysteel农产品数据显示,截至5月15日,全国玉米均价2695元/吨,达到阶段性低点。2023年5月下旬到8月底,玉米价格呈现上涨趋势。截至8月31日,全国玉米均价2938元/吨,达到年内最高点。2023年9月初到12月底,自新粮上市以来,玉米价格开始呈现下跌趋势。Mysteel农产品数据显示,12月29日,全国玉米均价参考2507元/吨,为年内最低点。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23年国内玉米培养种植面积约6.63亿亩,同比增加2.67%;2013年-2023年,近10年间国内玉米种植培养面积增加了0.44亿亩,增幅约7.07%,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0.69%;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加,国内玉米产量也随之增长,2023年国内玉米产量约合2.89亿吨,同比增长4.2%,2013年-2023年,近10年间国内玉米产量增加了0.40亿吨,增幅约16.26%,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5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统计报告,2023年,中国出口玉米数量8,648.00吨,同比增长735.60%,金额 788.00万美元,同比增长106.20%,平均单价 911.20美元/吨,同比下降75.30%。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023年我国玉米进口总量达 2,713.00万吨,同比增长 31.60%,金额901,258.70万美元,同比增长26.90%。
2024年玉米市场供应与理论需求间仍有缺口,但是在国内和国际谷物供应宽松的背景下,多元化低价替代品流入补充市场,玉米价格重心同比走低,季节性价格波动机会仍存。国内方面,供应端新季玉米整体丰产,未来玉米单产因种子技术、高科技农田等发展,有进一步提升空间。稻谷和小麦去库存化影响减弱。进口来源国丰富,国际谷物供应整体宽松。供应端重点关注进口谷物拍卖力度和价格。需求端,渠道库存保持低位,加工企业和贸易从业者存粮理性。长期来看,玉米价格重心逐渐下移。
乳酸作为一种历史悠久且重要的有机酸,乳酸及其盐类等衍生物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饲料、化工等传统应用领域,可作为防腐保鲜剂、酸味剂、PH值调节剂、抑菌剂、保湿剂、清洁剂、生长促进剂、补钙剂等使用。而乳酸通过缩聚反应生成的聚乳酸(PLA)作为近些年出现的一种环保绿色的新型生物基可降解材料,在纺织、塑料、包装、农用地膜、现代医药、3D打印、消费电子产品、汽车、农业/园艺、玩具到纺织品等新兴应用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为进一步推进乳酸行业高质量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稳步推动技术革新,国家和各级政府直接或间接的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可降解行业发展。2023年1月,工信部、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加快非粮生物基材料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围绕聚乳酸、聚酰胺、聚羟基脂肪酸酯等重点生物基材料,加快构建产品物理化学性能、不同工艺加工性能、不同条件下降解性能等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数据,2017-2023年期间,我国乳酸及其盐和酯的出口量大于进口量,出口金额高于进口金额,2017-2022年乳酸及其盐和酯的进口金额和出口金额总体均保持增长的态势;2023年乳酸及其盐和酯的进口金额持续增加同比增长了15.75%,但出口金额同比下降了15.11%。
全球乳酸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美国、中国、泰国、西欧、中南美及日本等,绝大部分厂商采用微生物发酵法进行生产。生物发酵法是乳酸生产主流工艺,发酵控制与分离提纯是工艺难点。根据智研咨询统计,我国是全球第二酸消费国,也是最大的乳酸出口国,产能占全球的 50%左右。全球乳酸现有产能超过 10万吨规模的企业有荷兰的Corbion公司、美国的 NatureWorks公司,以及我国的金丹科技、安徽丰原。截至2023年底前四家企业的总产能达到95.80万吨,占全球总产能的80.30%,我国领先的两家企业产能占全球总产能比重达到27.91%。
目前,全球对乳酸及其衍生物的研发方向主要为低成本、高收率、高品质和无污染。因此提高乳酸的发酵转化率和产品质量,降低副产物生成和环境污染,是当前乳酸生产企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同时乳酸盐、乳酸酯及其他衍生品的研发和生产也逐步受到行业内企业的关注,有望成为乳酸企业的一大发展助力。虽然当前可降解政策并未十分明朗,但是聚乳酸生产技术的更新仍是行业内企业持续投入的研发方向。
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升级以及快递业和外卖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塑料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如快递包装、外卖打包盒、超市购物袋等。随着塑料的消耗量不断增长,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显现,对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危害。
随着化石资源日益枯竭、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渐突出,生物基和可降解材料因可再生和环境友好受到了广泛关注。在碳中和目标下,生物基材料得益于优秀的碳减排能力,成为替代和补充石化基材料的有益选择。2023年虽然可降解行业发展不及预期,但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从未停止,因此各国和地区也是持续开展白色污染治理讨论并出台相应的治理措施。
2023年5月8日,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10部门联合印发《广东省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实施方案(2023-2025年)》要求推动电子商务、外卖、快递等行业包装减量与可降解包装替代、包装物循环利用,逐步减少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包装袋、胶带和一次性塑料编织袋,全面推广使用电子运单。
2023年6月2日,青海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批准了《黄南藏族自治州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管理条例》规定商场、药店、书店、集贸市场等经营场所以及旅游、住宿、邮政、快递等行业,应当使用可降解塑料袋、纸袋、布袋等包装袋;餐饮外卖企业应当使用符合性能和食品安全要求的可降解塑料餐具等替代品。
2023年6月20日,商务部发展改革委联合制定的《商务领域经营者使用、报告一次性塑料制品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明确规定商品零售、电子商务、餐饮、住宿、展览等商务领域经营者应当遵守国家有关禁止、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的规定。未遵守国家禁限使用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商务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限期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商品零售场所开办单位、电子商务平台(含外卖平台)企业和外卖企业应当遵循真实、完整的原则,定期报告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回收情况。未按照本办法报告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情况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商务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限期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2023年7月4日,甘肃省农业农村厅、甘肃省财政厅《关于印发2023年甘肃省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特定区域有序推广全生物降解地膜,省农业农村厅、财政厅利用中央财政农业生态资源保护资金,按照加厚高强度地膜每亩补助30元、全生物降解地膜每亩补助72元的标准测算并下达项目资金。
2023年 7月 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联合印发《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提出开展加厚高强度地膜、全生物降解地膜达标行动,提升高质量农膜供应保障能力。
2023年8月11日,乌海市人大常委会发布《乌海市促进可降解材料产业发展条例》自2023年9月1日起施行。条例明确,市人民政府发展改革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财政主管部门建立乌海市可降解材料产业专项扶持资金;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应当优先采购可降解材料制品;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生产、销售和使用禁限塑料制品和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行为进行举报。
2023年9月27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农用薄膜污染防治条例》规定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鼓励生产、销售、使用性能优于强制性国家标准的高强度农用薄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
2023年 11月 17日,青海省海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海南州禁止、限制销售和使用的塑料制品目录》,制定了禁止销售以及禁止、限制使用的塑料制品的标准,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2023年11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四部门联合印发《纺织工业提质升级实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提升聚乳酸纤维、莱赛尔纤维、生物基聚酰胺纤维、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海藻纤维、壳聚糖纤维等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原料的研发、制造和应用水平。
2023年11月30日,《河南省禁止和限制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经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将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根据《规定》,河南全省范围内将禁止、限制部分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使用,如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餐具、快递包装等,对禁限塑料制品实行名录管理。
2023年12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税务总局、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指出积极发展应用非粮生物基材料等绿色低碳材料,支持新型功能性纤维在医疗、新能源等领域应用。
当前可降解行业处于升级转型的关键期,虽然有支持鼓励政策出台,但市场尚未成熟,下游应用需求潜力未被开发。未来在政策的驱动下,可降解塑料在国家“禁塑令”规定的应用领域将会持续替代,社会对可降解塑料的接受度不断提高,未来可降解塑料有望在更多的下游领域实现渗透,其中快递包装、外卖餐具领域、塑料购物袋、农用地膜领域需求增长空间广阔。
根据聚如如资讯统计,2023全年,中国进口聚乳酸32,855吨,同比增加67.90%,进口价格较2022年整体下降15%-20%。全年从美国进口19,267吨,同比增加111.80%,从泰国进口12,235吨,同比增加32.40%;
根据聚如如资讯统计,2022年及2023上半年聚乳酸主流牌号出厂报价基本稳定在21-23元/公斤,主流厂家供货正常。但自 2023年下半年以来聚乳酸厂商报价均有一定程度的下调,一单一谈,下游客户对上游供应商有一定的议价权。
根据欧洲生物塑料协会和 nova-Institute数据:全球生物塑料产能 2021年为 179.20万吨,2022年为181.30万吨;当前生物塑料约占每年生产的4亿多吨塑料的0.5%,产量在2023年再次回升,这一发展是由不断增长的需求以及更复杂的应用和产品的出现推动的。预计全球生物塑料产能将从 2023年约218万吨增加到2028年约743万吨,其中聚乳酸作为主要的生物基可降解材料之一占全球生物塑料产能的31%。生物塑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包装和消费品到电子产品、汽车和纺织品,2023年包装仍然是生物塑料最大的细分市场,占生物塑料总市场的43%。生物塑料替代品几乎适用于每一种传统塑料材料和相应的应用,由于聚合物的逐步发展,如聚乳酸(PLA)、聚羟基烷酸酯(PHA)、聚酰胺(PA)以及聚丙烯(PP)的稳定增长,未来 5年内产能将继续显著增加。
根据欧洲生物塑料协会、nova-Institute 首次获得的实际生产数据,2023年的生产能力与实际产量之间的比较表明,生物塑料行业正在接近满负荷生产。尽管不同聚合物的产能利用率差异较大,从60%到100%不等,但2023年的平均利用率为82%。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食品及酒制造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
公司是以研发、生产、销售乳酸及其系列产品为主业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致力于研究开发乳酸及其衍生产品高效、节能、环保的生产技术与制备工艺并进行产业化,经过多年的探索创新和沉淀积累,目前公司产品已销往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目前系行业领先的乳酸及其衍生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企业。
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主营业务属于制造业中的食品制造业(C14);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属于食品制造业(C14)中的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C146)子行业。
从生产过程中所采用的工艺技术来看,公司目前业务领域属于发酵工业,发酵工业是将传统发酵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现代化学工程技术有机结合,生产有用物质或直接用于工业化生产的一种大工业体系。发酵工业按其所生产的产品类别可分为氨基酸、淀粉糖、多元醇、有机酸、酶制剂、酵母及功能发酵制品等子行业。公司所生产的乳酸及乳酸盐类产品,属于发酵工业中的有机酸子行业。
公司目前主要产品为乳酸、乳酸钠和乳酸钙。乳酸天然存在于人体之中,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乳酸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生物降解材料、工业、医药等领域,如食品行业中的酸味剂、pH值调节剂、杀菌剂、风味剂等,饲料行业中的酸味剂、防腐剂、杀菌剂等,生物基可降解材料聚乳酸(PLA)的主要原材料等。具体如下:
(1)在食品领域可以作为酸味剂,用于饮料、酒类、糕点、糖果等产品中;作为杀菌剂用于屠宰过程中的污染控制和酿酒过程中的杂菌污染控制;作为风味剂添加在食用香料中能够自然提高产品风味。
(2)在饲料领域可以作为酸味剂,能维持动物体内酸碱平衡、增强动物免疫力;作为防腐剂可以抑制饲料中厌氧微生物的生长,延长饲料保质期;作为杀菌剂加入家禽屠宰前的饮用水中能有效控制病原菌感染及交叉污染的风险。
(4)在医药领域可以用作消毒剂;作为一些药品如乳酸环丙沙星、乳酸氟哌酸的原料药。
(5)在日化领域可用于配制清洁用品、护肤露或沐浴液,对改善皮肤组织结构,消除色斑,治疗皮肤粗糙、痤疮等具有一定的效果。
(6)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乳酸作为优良的有机酸络合剂,广泛应用于化学镀工业中;在烟草中添加乳酸,能保持烟草的湿度,提高烟卷的质量;在纺织业中加入乳酸,可使之易于着色,增加光泽,触感柔软。
(1)在食品领域作为pH值调节剂能有效地稳定产品的pH值,被广泛用于禽肉类、面食产品的生产加工中,可增强风味;作为水分保持剂能与产品中的自由水结合,有效降低产品中的水分活性,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用于肉制品、水产品和面制品的加工和储存,可有效抑制李斯特菌、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等腐败菌和病原菌的繁殖,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延长保质期;作为抗氧化剂能抑制肉类产品氧化,保持产品原有色泽。
(2)乳酸钠具有优良的保湿效果,用于日化领域可以起到保持水分、增强皮肤弹性和改善皱纹生成的作用。
(3)在医药领域,乳酸钠可用于解除因腹泻引起的脱水,以及糖尿病和胃炎引起的中毒;乳酸钠能非常有效地治疗皮肤功能紊乱,如皮肤干燥病等引起的极度干燥症状。
(1)在食品领域,乳酸钙作为一种良好的钙源,具有易溶解、口感好、易吸收、呈中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奶制品、饮料和婴儿食品中;作为固化剂用于灌装水果和蔬菜中;作为凝胶剂用于果冻食品中;作为膨松剂用于烘焙业中。
(2)在医药领域,乳酸钙可以做成药片和口服液为人体提供钙源,也可以作为赋形剂制成糖衣。
全球乳酸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美国、中国、泰国、西欧、中南美及日本等,绝大部分厂商采用微生物发酵法进行生产。生物发酵法是乳酸生产主流工艺,发酵控制与分离提纯是工艺难点。
经统计2023年全球乳酸企业产能约119.3万吨。全球乳酸现有产能超过10万吨规模的企业有荷兰的Corbion公司、美国的NatureWorks公司,以及我国的金丹科技、安徽丰原。前四家企业的总产能达到95.80万吨,占总产能的80.30%,我国领先的两家企业产能占总产能比重达到27.9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数据,2023年期间,我国乳酸及其盐和酯的进口金额仍保持增长的态势,同比增长了15.75%,但出口金额同比下降了15.11%,乳酸国际贸易逆差加重,国内乳酸外销减少。
聚乳酸作为乳酸新增产能的主要需求领域,当前由于其价格高于传统塑料加之国内可降解政策不明,导致聚乳酸产能未能释放,从而也未能带动新增乳酸的市场需求,致使国内乳酸产能过剩,竞争加剧。
公司专注于乳酸及其系列产品的生产、销售、研发40年,拥有年产18.3万吨的乳酸及其系列产品生产能力,属于乳酸行业龙头企业。在传统乳酸领域,公司积极推进低ph菌株清洁生产乳酸技术研发、高产L-乳酸菌株性能提升研究、细菌发酵生产丁二酸关键技术研发、乳酸及系列产品应用领域开发等多个项目,稳步扩展公司产品的应用领域;在新兴可降解材料领域,公司开展秸秆制糖及发酵技术研究、绿色生物降解PLA高性能树脂研究及产业化等项目,帮助公司产业链往下游生物降解塑料行业延伸,推动公司各项业务的稳步发展。
根据欧洲生物塑料协会统计数据,2023年全球生物基塑料总产能约218.20万吨,其中,PLA年生产能力67.64万吨,占比31%,生产企业主要包括美国嘉吉NatureWorks公司、科比恩与道达尔合资公司等。
中国聚乳酸产业起步晚,发展快。2019年以前,国内未能攻克关键中间体技术,且无终端消费市场,企业主要承担聚乳酸制品加工环节,需进口聚乳酸树脂制成终端产品后出口至欧美等发达区域。随着国内企业陆续打通聚乳酸全产业链,中国聚乳酸行业逐渐转向了“内外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根据聚如如资讯统计,2023全年,中国进口聚乳酸32,855吨,同比增加67.90%,进口价格较2022年整体下降15%-20%;国内自2023年下半年开始聚乳酸厂商报价均有一定程度的下调,下游客户对上游供应商有一定的议价权。因此随着国内企业聚乳酸产能的逐步释放,将会有望逐步实现进口替代,同时进一步降低聚乳酸产品的市场价格,推动“禁塑令”落地实施。
虽然当前可降解市场尚未成熟。但是未来在政策的驱动下,可降解塑料将会在“禁塑令”规定的应用领域将会逐步实现对传统塑料的替代,同时社会对可降解塑料的接受度也会不断提高。当前国内聚乳酸生产建设的头部企业包括公司在内还有海正生材、中粮科技000930)能源(榆树)有限公司、安徽丰原等纷纷规划和实施更大规模的聚乳酸项目,以实现更大突破。
乳酸作为公司的核心产品,公司在品牌建设上投入了大量资源,凭借产品的高品质,目前已成为中国乳酸行业的龙头企业,通过严格把控质量,公司产品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大客户和多个产品质量监管体系的认可。
公司是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理事单位,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知名度。2009年4月,“金丹及图形”商标被原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驰名商标;公司“金丹牌化工产品”被河南省商务厅、河南省发改委、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科学技术厅、郑州海关、河南省国税局、河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联合授予“2013-2015年度河南省国际知名品牌”称号。2013年11月,公司“金丹牌乳酸”被授予河南省名牌产品称号。2020年12月,公司被河南省质量协会授予“2020年河南省质量诚信体系建设AAA级企业”称号。2021年3月15日,公司被中国质量检验协会授予“全国产品和服务质量诚信示范企业”称号。2022年-2023年连续被中国全国质量协会评为“全国质量检验信得过产品”“全国质量信誉保障产品”“全国产品和服务质量诚信示范企业”“全国食品添加剂行业质量领先企业”。2022年3月25日成为中国质量检验协会团体会员单位。2022年7月被河南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为2022年河南省制造业头雁企业。2022年12月28日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高级认证企业证书”。2022年-2024年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评为“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2023年3月15日被中国质量检测协会评为“全国产品和服务质量诚信示范企业”。2023年3月22日入选成为CAQI证书中国质量检验协会团体会员单位。2023年6月被授予农业农村部玉米加工聚乳酸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绿色工厂”称号。2023年 12月被河南省质量协会评为河南省质量诚信体系企业AAA级企业。2024年 1月被中国质量检验协会评为“全国质量信誉保障产品”“全国质量检验信得过产品”“全国食品添加剂行业质量领先企业”。
公司销售分境内销售与境外销售两部分,分别由国内贸易部门与国际贸易部门负责。国内市场上,公司乳酸及乳酸盐等产品主要采用直销的方式,以终端客户为主,经销商为辅,即公司与下游用户或其设立的采购子公司签订销售合同,并向其供货。境外销售则采取经销商销售与直接销售相结合的销售模式。
境外经销商结算方式为信用证、电汇,境内经销商为银行电汇。报告期内,公司前五大经销商销售收入总额为5,975.16万元,占公司销售总收入的比例为4.21%,期末应收账款总金额为409.08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向公司所在地周边的玉米经纪人及农户收购玉米,玉米采购金额759,989,515.98元,实际支付721,261,214.10元。
报告期内公司专注于乳酸及其系列产品的生产,主要采取以销定产模式,生产系统根据销售订单优化排产,同一类型产品集中生产,确保运营高效、质量稳定。
公司多年来专注于乳酸及其系列产品的研发与生产,现设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CNAS认可的检验测试中心,同时还拥有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首家乳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乳酸生物新材料院士工作站、河南省淀粉生物质化工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聚乳酸可降解材料产业研究院等技术平台,为公司技术创新研发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公司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国家优秀新产品计划、重大产业技术开发项目、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等一系列技术研发项目,使公司乳酸及系列产品整体生产技术达到行业先进水平,提升了我国乳酸行业的技术和装备水平,增强了我国乳酸及其系列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公司在2010年及2014年被评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014年以来连续多年被评为“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公司与国内多家知名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形成了“院士、博导、博士、硕士、学士”五位一体的研发体系。报告期内公司拥有47项发明专利及多项非专利技术。
公司高度重视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及营销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任用,坚持人才的知识化、年轻化。公司经营管理层目前拥有多名行业内的专业人才,近年来公司自主培养出六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及四名省管优秀专家。在长期从事乳酸及系列产品的生产、研发过程中,公司管理层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企业管理经验,同时也练就了良好的执行力和敏锐的市场反应力,使公司能够较好地应对市场变化,把握行业发展机遇,在复杂、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较高的运营效率,取得了快速发展。
金丹科技地处豫东平原,位于我国黄淮海夏播玉米主产区内,乳酸生产所需主要原材料玉米资源丰富,有着难以复制的地域优势。玉米供应的原材料优势,可以使得公司生产就近取材,节省可观的运输成本。此外,公司制定了成熟、有效的采购模式,通过对原材料市场的调研、分析和总结做出科学、合理的采购决策,充分发挥了原材料采购的区位比较优势。
公司在国内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除西藏外)均建立了自己的销售网络,并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市场形象。在国际市场上,公司产品销往欧洲、日本、韩国、南亚、东南亚、美洲、大洋洲等 90多个国家和地区。凭借可靠的产品质量及良好的服务,公司在客户群中口碑良好并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如海正、双汇、伊利、蒙牛、DUPONT(杜邦)、德国UDC、俄罗斯MCD、澳大利亚REDOX等相关行业知名企业,使公司在乳酸系列产品领域享有客户资源优势。
作为国内乳酸生产龙头企业,公司目前具备年产 18.3万吨乳酸及其衍生产品的生产能力。为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发展循环经济,公司近些年通过积极向乳酸产业上下游延伸,探索出一条自上游玉米培养种植、淀粉及副产品生产,乳酸及其盐/酯生产、副产品综合利用,到下游丙交酯、聚乳酸及PBAT生产、生物可降解材料共混改性的全产业链、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随着公司年产7.5万吨聚乳酸生物降解新材料项目投资建设将逐步补全公司聚乳酸生产环节上的产品链条,产业链一体化布局将得到完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得以贯通,产业一体化的综合竞争优势将进一步突显。
2023年公司继续坚持围绕“立足河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打造世界生物新材料产业基地”的战略目标,聚力打造金丹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竞争优势,结合公司内外部实际情况,制定全面落实“稳市场、促销量”的经营要求,进一步强化人员能力和素质提升、建立健全企业文化、加快和完善产业布局实施。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1,812.99万元,同比减少7.59%;总资产达340,157.04万元,同比增长35.72%;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8,523.02万元,同比减少35.54%。
2023年 8月2日,公司可转债债券成功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将持续加强在公司治理、财务规范、风险管控等方面的工作,不断推动公司管理规范化、标准化,保障公司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公司可转换债券的成功上市,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金基础。
2023年受多重因素影响,乳酸行业供大于求,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公司面临量、价双重压力。面对以上不利局面,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内外统筹,做实做细国际战略客户开发,围绕“增销量、保价格、抓替代、攻盐类、促副产”的营销方针,狠抓“紧盯市场、严防死守、快速反应、及时决策”以及营销策略的落地执行。围绕市场与客户需求,实施针对性和差异化的产品替代策略,加大优势产品和盐类产品的市场推广。
(1)公司年产 7.5万吨聚乳酸生物降解新材料项目按计划推进工艺设计、项目招议标和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
(3)截至2023年年底公司全资子公司河南金丹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展工业化种植高淀粉玉米土地承包面积约25,000余亩。
(4)2023年5月公司成立全资子公司周口伏羲实验室有限公司并依法完成工商登记获取营业执照。
(5)公司年产5万吨乳酸扩产改造项目重点开展关键设备选型、设备布局、关键工艺确认,同时对关键设备进行充分考察、调研、论证并积极组织部分关键设备的招标。
(1)乳酸的多项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同时重点梳理和完善乳酸生产关键工艺技术指标,进一步促进乳酸生产的提质增效。
(2)积极整合内外部技术资源,分别与郑州大学、南京大学、江南大学、清华大学等多家高等院校的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利用彼此优势,深入开展菌种选培、发酵优化和秸秆制糖等技术研究。
(3)强化市场和客户需求分析,从新产品、新应用、新配方和应用支持等方面,整合内外资源,通过联合开展新产品研发、产品应用和配方研究,深化中小客户的应用支持,增强了产品竞争优势,提升了客户的品牌认可度,有力支撑了市场开拓。
为进一步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公司及下属子公司中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业务)人员的积极性,增强公司管理团队和业务骨干对实现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有效地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激励对象的个人利益结合在一起,在充分保障股东利益的前提下,按照收益与贡献对等的原则,董事会推动实施了股权激励计划,共授予 178.83万股,激励人数124人,基本涵盖了公司骨干员工。公司通过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将会有效促进员工主观能动性,从而推动企业的长期发展。
结合年度工作目标和工作方案,董事会督促管理层以目标管理和标准化管理为抓手,持续提升重点工作推进质量和基础管理水平。以选项准确、目标量化、关键成功要素清晰、关键成果具体为总体要求,压实管理层的目标计划管理责任,提高对重点工作事项的统筹规划能力和过程管控能力。以体系落地、标准化落地、制度落地和内控手册落地为重点,借助信息化项目、全面质量管理项目、6S管理项目、内控和危机公关等项目,深化落地管控机制的执行,提升基础管理水平,确保运营风险受控。同时督促管理层加强节能降耗和挖潜增效,通过量化效益目标、优化创新机制、激励机制和绩效机制。
围绕“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的总原则,以能力提升为重点,从优化培训体系、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推动人力资源制度落地等方面,系统规划、狠抓落实,切实提高培训成效。
围绕企业文化提升年的定位要求,以增强文化理念的认同,提升文化理念的认知为目标,多措并举推进企业文化的落地,增强文化内驱动力。
乳酸作为一种历史悠久且重要的有机酸,其本身及其盐类等衍生物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饲料、化工等传统应用领域,可作为防腐保鲜剂、酸味剂、PH值调节剂、抑菌剂、保湿剂、清洁剂、生长促进剂、补钙剂等使用。虽然乳酸在传统应用领域增长缓慢,但是在我国乳酸及其衍生品行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乳酸以其独特的性质可以被人体完全吸收利用,在食品添加领域的应用已经根深蒂固。因此未来随着人们的饮食文化和消费观念不断改变,对于乳酸制品的消费需求也在缓慢增加。
当前可降解行业处于升级转型的关键期,虽然有支持鼓励政策出台,但市场尚未成熟,下游应用需求潜力未被开发。未来随着化石资源日益枯竭、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渐突出,生物基和可降解材料因可再生和环境友好会受到广泛关注。在碳中和目标下,生物基材料得益于优秀的碳减排能力,将成为替代和补充石化基材料的有益选择。
未来在政策的驱动下,可降解塑料在国家“禁塑令”规定的应用领域将会持续替代,社会对可降解塑料的接受度不断提高,未来可降解塑料有望在更多的下游领域实现渗透,其中快递包装、外卖餐具领域、塑料购物袋、农用地膜领域需求增长空间广阔。
综上,未来发展过程中是需要企业提前预估风险做好应对措施,积极调研合理布局产业规划、精准把握可降解红利的历史机遇,才能最终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024年是公司向生物新材料行业发展的转型之年,也是全面布局生物新材料产业的攻坚之年,2024年公司将坚持创新引领,促进协同增效,推动转型升级为战略手段,着力打造产业、市场、技术、管理、能力和文化六大核心竞争优势,实现公司高质量发展。
1.围绕“立足河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打造世界生物新材料产业基地”的战略目标,按计划推进公司重点项目建设,加大生物新材料和改性材料技术研发投入。
2.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强化重点领域市场开发,加快新材料行业的市场布局,快速提升行业影响力;要全力以赴稳市场、保规模、优结构、促增效,把握市场竞争主动权,持续巩固公司行业龙头地位。
3.强化技术引领和技术创新,实现菌种、发酵、提取、聚合、改性、应用等关键技术突破,打造核心竞争力;以市场为导向,推动新产品、新工艺、新装备、新应用取得显著成果,增强产品和市场竞争优势。
4.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围绕产品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拉长加工链条,严控三废排放,履行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5.以工作成效和工作质量为导向,深化目标计划管理,压实目标责任,提升运营质量和运营效率,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坚持强基固本,全面推进标准化管理,健全长效管控机制,做到持续改进,提升基础管理的标准化、信息化和数字化水平,打造金丹管理新模式。
6.以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能力提升为重点,创新人才选、育、用、留机制,实现学用结合、落地见效,做到引得来、用得好、留得住,构建人力资源核心竞争力,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7.发挥文化引领作用,通过推进企业文化落地,抓典型、树标杆,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以人为本,通过持续提升员工福利待遇,提高员工归属感,增强文化认同感,促进文化融合,激发企业发展新动能。
玉米是公司生产所用主要原材料。玉米成本占公司乳酸及乳酸盐类产品生产成本的比例较高,系乳酸及其系列产品生产成本的主要来源,因此玉米的价格波动会对公司主要产品的生产成本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玉米价格除受气候、种植培养面积、农药化肥价格等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国际市场玉米行情、燃料乙醇行业的发展、国际油价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公司的玉米主要来源为周边地区的农户种植所出,收购价格主要受周边地区玉米产量及需求影响。2020年以来,河南周口地区玉米收购价格呈快速上升趋势,2022年下半年玉米价格虽然出现小幅度下降,但2022年全年玉米价格仍呈现高位震荡,2023年公司收购玉米价格表现为震荡下跌,但是收购时机把握困难。因此若公司玉米收购不能提前精准预测而建仓,亦或不能通过持续技术进步降低产品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则公司主要产品的竞争力将会有所降低。应对措施:公司将保持对周边主产区玉米培养种植及市场交易情况的密切关注,同时拓展玉米采购渠道,在细致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作出科学、合理的采购决策,必要时采取相关期货、期权等工具规避价格上涨风险,以便降低玉米价格波动对公司盈利能力造成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公司通过成立子公司积极探索工业化种植高淀粉玉米的现代农业,从源头控制玉米采购成本;在工艺方面,持续改良菌种,提高发酵水平和发酵效率,优化工艺过程和提升装备自动化水平,提高产能利用效率,降低能耗,也能够对冲部分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影响;在销售端,公司通过持续的技术进步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高高附加值产品的销售占比,减少玉米价格波动对公司盈利的影响。
为了开发新产品,更好地满足及适应市场的变化,以及根据公司完善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发展规划,公司将持续加大对乳酸上下游新产品、新工艺的技术及研发投入。目前,公司已和郑州大学、南京大学、江南大学、清华大学等高等院校的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利用彼此优势,共同推动乳酸产业链上下游的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等工作。由于新产品开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且前期投入金额较大,如果信息收集分析、研发方向确立、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市场投放等某个环节出现失误,都可能导致新产品开发项目不能达到预期效益,从而对公司的利润产生一定的影响。
应对措施:在研发立项及将新技术、新产品转化为规模化生产前,公司将依据决策程序进行科学分析及可行性论证,充分收集市场信息、制定市场投放政策,以便将新产品开发风险降为最低。
目前公司乳酸及其系列产品的生产及销售规模已位居行业前列,但仍面临主要竞争对手以及行业新进入者较为激烈的价格竞争。未来若下游聚乳酸行业迟迟不能释放产能为乳酸带来新的需求,或者食品安全等突发事件导致市场需求出现大幅波动,则公司将面临产品销售价格下跌的风险。
应对措施:未来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通过不断优化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推出新产品,制定相应的市场策略,以维护和巩固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和市场地位,从而降低产品价格下跌的风险。
公司产品出口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30%以上,产品外销比重占比较大。目前,公司出口业务采用美元及欧元结算,因此受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较为明显。未来若人民币兑美元或欧元汇率出现大幅波动,而公司又未能采取有效措施规避上述风险,则一方面将导致公司产品出口价格的较大变动,不利于出口业务的开展;另一方面,公司对境外客户以外币计价的应收账款亦将面临一定程度的汇率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密切关注、分析汇率变动信息,随行就市调整出口产品价格等,必要时采取相关工具规避汇率风险,将汇率锁定在一定范围内,锁定未来收入和成本。同时,不断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加强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定价权。
公司目前乳酸及系列产品的产能位居行业领先的地位,公司乳酸及其盐类产能及生产技术水平具有较大优势,市场份额多年位居行业领先位置。近些年随着可降解材料聚乳酸的推广及应用,相应带动产业链乳酸及聚乳酸生产企业新建生产线,扩酸及聚乳酸产品产能。未来若聚乳酸新材料推广应用进度没有到达预期,则势必会导致行业新增乳酸及聚乳酸产能出现过剩的情形,公司将面临乳酸及聚乳酸产品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应对措施:面对行业内产能过剩导致的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公司积极探索讨论对内进行优化工艺、技术创新,实现提质增效;对外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和深度扩宽销售渠道,探索新型销售合作模式提高售后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同时公司积极打造从乳酸--丙交酯--聚乳酸的可降解循环产业链,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增强企业竞争力。
一些贸易大国强化贸易救济调查执法,加大对国内产业的保护力度。未来若公司产品出口市场的管理部门设置贸易、技术等壁垒,提高进口标准,将对公司乳酸及系列新产品的出口带来影响,并进而影响公司经营业绩。
应对措施:公司外销产品占公司整体销售收入的比例较高,公司出口产品严格遵循国外的产品质量标准,且已通过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SO22000)、SGS食品安全全球标准认证等针对食品药品安全的认证,也取得了AEO、FDA、REACH、KOSHER、BRC、GMP+B3、MUIHALAL、HFCIHALAL、ARAHALAL、Fami-QS等专业机构颁发的认证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