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A股江湖四大中药股,作为创建于1669年(清朝康熙八年)的中药江湖武林盟主之一,同仁堂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不言而喻。
如果南京同仁堂和同仁堂集团没关系的话,那么在电子商务平台众多打着“同仁堂”旗号的美妆产品又是怎么回事呢?
美妆头条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带有“同仁堂”的老字号企业一共有三家,分别为北京同仁堂、天津同仁堂和南京同仁堂。但是这三家都声称自己是名门正派的“中华老字号”。
北京同仁堂官网表示,同仁堂品牌始创于1669年(清康熙八年)。自1723年(清雍正元年)为清宫供御药,历经八代皇帝长达188年。1997年旗下同仁堂股份在上海上交所上市,2000年同仁堂科技在香港联交所上市,2013年同仁堂国药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天津同仁堂则在官网声明中直言,公司前身可追溯至清朝时期,历史上曾使用京都同仁堂张家老药铺、京同仁堂和记、天津同仁堂制药厂等名称开展药品经营活动。2006年,商务部认定天津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注册商标:太阳)为首批“中华老字号”。
南京同仁堂前身则是北平同仁堂京都乐家老铺南京分号,于1929年在南京开业,1955年更名为公私合营南京同仁堂国药号股份有限公司,1957年定名为南京同仁堂制药厂。1998年,改制组建南京同仁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根据公开资料,“同仁堂”创始人为乐氏家族,北京同仁堂系目前A股上市公司主体,南京同仁堂则与北京同仁堂无任何关系,不过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北京同仁堂与天津同仁堂嫡系之争由来已久,甚至因为商标字号闹上了法庭。
虽说三家“同仁堂”经常打架,但作为历史悠远长久的百年老字号,“同仁堂”金字招牌一直以来都备受消费者信赖。尤其是疫情发生以来,中药迎来发展时机,“同仁堂”系列化妆品也赚足了消费者眼球。
天津同仁堂官网显示,在产业布局方面,天津同仁堂涉及了大健康领域以及植物原浆健康养护系列新产品,推出了艾叶洗发水和艾叶植萃护肤皂。
南京同仁堂则是不断改革创新,基于“一体两翼”发展的策略及全面布局大健康产业的整体规划,成立了全资子公司南京同仁堂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在稳步发展南京同仁堂中成药的基础上,扩充产品线。
近日,健之佳也发布了重要的公告表示,拟使用自有资金投资麦尔海,募集资金用于加强产品研制、渠道拓展及市场营销,提升麦尔海整体经营管理能力,增强在功能性护肤品领域的市场竞争力。作为北京同仁堂科技化妆品业务板块的承接者,麦尔海其业务核心是研发、生产、销售中草药和天然植物护肤产品,具有独特的定位、优势和发展潜力。
“新医改”之后,监管趋严、新产品研发投入大、周期长,做药的门槛慢慢的升高。为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国内各大药企先后宣布进军美妆、日化领域,各家“同仁堂”自然也不例外。
但是对于“同仁堂”来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对于“同仁堂”而言,金字招牌面临的“信任危机”正在日益凸显。
美妆头条记者在淘宝平台搜索同仁堂化妆品发现,除了同仁堂化妆品官方旗舰店外,还充斥着大量的北京同仁化妆品店、同仁专柜正品特卖、南京同仁堂品牌百年店等店铺。京东平台上,输入南京同仁堂关键词后,出现了几十万条搜索出来的结果,涉及的产品有面膜、面霜、祛斑霜、维生素E乳霜等多个美妆品类。
而在拼多多平台,产品标签上标示有“同仁堂”字样的化妆品更是不在少数,其中南京同仁堂防脱育发洗发露、南京同仁堂贵妇膏、北京同仁堂幽爽臻白祛斑乳霜等多个“北京同仁堂化妆品”或“南京同仁堂化妆品”销量突破10万+。
记者随机询问了几家销量较高的产品,得到的回复都是产品为同仁堂正品,但是查询发现一款名为“南京同仁堂防脱育发”在国家药监局备案的产品的名字实为“发雅丝育发精华液”,另一款名为“北京同仁堂祛斑乳霜”产品的备案名称则为“幽爽臻白祛斑乳霜”。
翻看多家电商店铺的经营资质后,美妆头条记者看出,多家店铺或无化妆品经营资质。有些打着南京同仁堂的字号贩卖多款化妆品,但仅能出示食品经营许可证及营业执照,未有与化妆品经营资质相关的其他证明。
此外,记者在黑猫投诉反馈平台搜索发现,涉及“南京同仁堂”的相关投诉高达304条,“虚假宣传”、“假冒品牌”、“挂羊头卖狗肉”、“夸大商品效果”等词条占据大多数,甚至有买家表示,淘宝南京同仁堂洗护染正品店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购买含氨致癌物染发膏。另外,在小红书、微博、知乎等社交平台,质疑线上“南京同仁堂”美妆产品的声音也不绝于耳。
《2022中国品牌授权行业发展白皮书》显示,IP的知名度与影响力、IP当下的活跃度和热度、IP与产品的受众和调性匹配程度是被授权商对IP的首要关注内容,而依靠IP的影响力使自身实现“增品种、促销售、提利润、创品牌”是被授权商们的主要诉求。
在此情况下,仁和药业、修正药业等众多知名药企,均通过品牌授权、贴牌来增加收入,南京同仁堂也不例外。
第一财经曾在一篇关于同仁堂商标之争的推文中表示,在某网上平台,有人自称手中有“南京同仁堂”商标授权贴牌一手资源,此人称,如果要获得南京同仁堂“乐家老铺”品牌,一个单品授权需要保证金5万元,再加上25%的品牌管理费和部分防伪码费用,且年任务量达100万。
对于有名的公司来说,“卖吊牌”在早些年快速地发展期时也确实是一门好生意。但是在高速无节制的扩张后,产品质量难把控、消费者投诉不断、售后如何维护以及品牌美誉度的消耗都在挑战品牌管理能力甚至威胁了企业后续的生存。
早前,南京同仁堂就曾因贴牌广告质量上的问题屡遭消费者投诉,被网友“送”上微博热搜。南方周末也曾发文点名南京同仁堂“品牌授权泛滥、万物皆可贴牌”的情况。而在贴牌事件持续发酵下,对整体同仁堂品牌形象、市场口碑都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有行业人士向美妆头条记者表示,在遵守相关法律规定前提下进行“贴牌”,并不算违法,关键是如何在授权之后控制质量。如果在产品宣传中,刻意模糊“贴牌”事实,隐瞒商品的实际生产者,那么就可能涉嫌误导消费者,侵犯其知情权。
实际上,越是老字号越要爱惜羽毛,毕竟贴牌模式对公司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在贡献一本万利营收的同时也会带来各种负面问题,更会引来不少企业冲着“同仁堂”金子招牌进行欺骗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