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的保质期和其他食品一样,到目前为止,关于“保质期应该在商品上标注”是国家强制标准,但究竟“标注多长时间为保质期限”,则目前大都是国家推荐标准,即GB/T开头。
保质期是相对于生产日期来说的。但生产日期其实也是一个相对概念,因为它的含义是“食品最终形成产品的日期”,比如说一包龙井茶,其生产日期是2015年4月5日,但这个日期是指那包茶叶最终包装成型的日期,它完全有很大的可能是用2014年的茶树叶炒制的。这并不违法。
保质期其实是生产厂商对品质的承诺,它其实是品牌的一部分,保质期是标注12个月,还是24个月或36个月其实是厂家的行为,当然厂家也会做一定的贮存实验,来论证保质期限的长度。在特定的贮存条件如果厂家将保质期标注得过长,将会对自身品牌的维护会有很大风险。
相对来说,茶叶的保质期的标注长短和茶叶类别会有很大的关系,绿茶以及北京人喜爱的茉莉花茶的保质期相对会短,一般是12个月或18个月,但是如果茶叶产品本身的品质优异,主要是要干燥、贮存得法,超过一倍时间也没问题。比如一款茶“山峡云雾”,用低温冷冻,扎紧包装严防漏气串味,即使贮存两年,香气依然清新优雅,汤色还是碧绿鲜爽;当然其他茶比如铁观音、红茶、黑茶等,其保质期相对会长。总而言之,同一款茶第366天饮用和第365天饮用其品质应该差异不大。在这里打一个不算很恰当的比方:绿茶好像新鲜蔬菜,而红茶或黑茶就等于酱制或腌制的蔬菜,这大概就是不同茶类保质期有长和短的原因吧。另外,即使用“过了期”(比如两年前采制的晒青绿茶)绿茶来压制饼茶,其品质依然是很棒的!
所谓有些茶强调无限制期限的“越陈越香”是荒谬的,任何食品每一天都在发生明显的变化,色香味的呈现其实都是茶叶的内含物(茶多酚、氨基酸、脂多糖等)遇水反映出来的。当这些内含物转化为最大值之后,必定再呈下降趋势。跟着时间的推移,其饮用价值必定越来越小,当然考古价值可能会提升,但这大概是500年以后的事情了。有一款汉代古墓中发现的酒,大约2000年了,但容器中的酒精已全部挥发完毕,只剩下水了。请问这杯价值连城的“酒”,您还敢喝吗?
春茶(山峡云雾只做头春茶)产于春寒料峭的清明前,气温低,病虫害根本就没有形成,无须喷药。即使个别茶类喷了药,目前也是高效低残留;即使偶尔用了高残留,由于这类药是脂溶性,根本就不溶于水(小时候,在农村给棉花施药,除了用药和水外,还要加乳化剂,以达到水药交融);即使有一些附着在茶叶上,也无关紧要,因为茶叶渣我们又不吃;即使有一点点茶渣吃下去,但茶叶本身有消炎解毒功能。与每天吃下500克的蔬菜大米相比,吃下3克茶叶又何妨。
长在高山之上的茶树,与长在平原上的果蔬相比,病虫害更不利于形成,如果您说茶叶有农药而不喝,那么您在这个地球上就没什么可吃的。
恰恰相反,茶叶是用来解毒的,《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中药解毒,屠呦呦老师已经证明!她是在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一书中看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说法,从而发现了对疟疾100%解毒作用的青蒿素。那么,自古至今,茶的起源就是一味利用最广的中药,《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并且还有“茶为万病之药”的说法。目前,市面上的减肥茶、通便茶、败火茶、降糖降压茶、养颜美容茶等也非常多。(程国平 浙江大学茶学系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