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博电竞体育
安博电竞体育
联系姓名:
联系电话:
经营模式:
消费品 家居用品 个人护理用具
安博电竞体育

血本无归投诉无门深陷“保健品”骗局的老年人--健康·生活--人民网

更新时间: 2024-09-14 来源:安博电竞体育

  咸阳一老人在两年多时间里买保健品花了十多万元,家里堆满了各种保健品,有的价值近万元的保健品还未开封;因购买保健品受骗,青岛一老人跳海自杀……血本无归,投诉无门,这些成为老年人购买保健品被骗的真实写照。为什么此类事件时有发生?是骗子公司套路深还是老人太天真?为什么在社会相关机构多次呼吁下,依然有老人会上当受骗?此类事件到底何时才能休?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在网上搜索“老年人购买保健品被骗”等相关新闻,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看出,全国各地类似的报道比比皆是。其套路与被骗过程大同小异:某保健品公司以健康讲座、免费义诊或送礼品的方式吸引老人前去,在取得老人的基本信任后,兜售无资质、价格昂贵的保健品,把保健品伪装成药品,靠忽悠蒙骗老人赚取暴利。

  在北京老年维权服务工作站接到的老年人的举报中,除了家事外,购买理财、保健品被骗的情况占据了很大比例。

  “这些老人很可怜,绝大多数是连基本的证据都没有,以至于报案后公安部门都无法介入。”北京老年维权服务工作站负责人刘晓颖对记者表示。

  谭兴福老人是一位86岁的退休老干部,某段时间,谭老总是觉得累。正是在那一段时间,谭老的爱人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表示有一种保健品对于抗疲劳效果很好,而且该药是名医施小墨研制的,施小墨会在现场给予免费诊疗。正是冲着施小墨的名号,谭老和爱人上了对方的大巴车,“中途还换了一次车,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去的是哪里。”谭老对记者说。

  大巴车把谭老夫妇带到了一个小院,门前有一座京城名医施今墨(施小墨的父亲)的铜像,门口还挂着“施今墨国际医药研究中心”的牌子。这让谭兴福老人更加坚信对方所说,尽管当天现场并未见到施小墨,工作人员称,施小墨先生临时有事来不了,但谭老还是买了六盒现场“专家”开出的药,药名为“福禄寿喜牌抗疲劳保健胶囊”,总价12990元。记者发现,在药盒的右上角,写着“北京同仁堂施小墨医馆馆长、名医施小墨发明”。

  而就在买完药不久,《北京晚报》的一篇《打着施小墨的旗号推销治癌药》的文章让老两口意识到可能被骗了。谭老的爱人立刻给推销人员打了电话,此时,对方已经关机;到银行一查,发现收款单位和盖章单位不是一家;给施小墨医馆打电话,对方表示该保健品不是他们生产的……

  记者看到,该文章称,施小墨说最初的药方的确是他所开,但后来几经转手,现在的药方已发生了变化,从原料、工艺到生产、销售,再到利润分配,与他和施家均无关。他同时表示,同仁堂和他的医馆将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名誉权。目前正在收集被骗消费者的信息。该事件目前还没有结果。

  李阿姨夫妇都是年过七旬的老人,患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一次偶然机会参加了某酒店举行的健康知识讲座,讲座的内容正是“全动力胶囊”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控制和治疗,听完讲座后,李阿姨感觉“受益匪浅”,之后“专家”又免费为她进行了健康体检,“专家”说李阿姨的身体健康不乐观,要及时服用“全动力胶囊”,于是李阿姨购买了价值1万元的“全动力胶囊”保健品。

  在销售人员送货时,仅提供了收据,李阿姨想要发票,对方说两周内会邮寄过来。但两周后,李阿姨并没有收到发票。当她跟销售人员联系时,电话变成了空号,李阿姨怀疑自己受骗了。在律师的帮助下,李阿姨登录了国家食药局的官网,输入“全动力胶囊”后,结果显示没有该保健品。经律师初步查询,李阿姨购买的“全动力胶囊”是套用另一个产品的批号,属于虚假的保健品。该事件最终经法院调解,退还了李阿姨货款,并支付了12000元赔偿金。

  近些年,保健品行业乱象丛生,有着像谭老和李阿姨这种被骗经历的老人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今年的“3·15”新闻媒体报道就再次把焦点对准保健品市场的乱象,披露了一些不法商家通过会销方式引诱老年人高价购买所谓的保健食品的现象;咸阳一老人在两年多时间里买保健品花了十多万元,家里堆满了各种保健品,有的价值近万元的保健品还未开封;因购买保健品受骗,就在本月,青岛一老人跳海自杀……

  血本无归,投诉无门,甚至投海自尽,这些竟然成为老年人购买保健品被骗的真实写照。

  尽管有关部门、社会组织以及媒体多次提醒消费者,尤其是老年人,“谨慎购买保健品”“养老消费要理性”,但依然抵挡不住骗子公司“魔高一丈”的各种骗术,以及老年人购买保健品的热情。

  据中国保健协会的调查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保健品的销售额约2000亿元,其中老年人消费占了50%以上。老年人是保健品消费的主力,而这个花钱的那群人的一个明显特征是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容易被忽悠。另有多个方面数据显示,购买保健品的老年人中,超过60%的人看中的是“保健品的功效作用”,他们都以为保健品“能够调理身体”“提高身体抵抗力或者免疫力,预防疾病”,而对于保健品“毕竟不是药品,对于疾病没有治疗效果”的认知意识不够强。

  北京老年维权服务工作站的律师于帆几乎天天都会和各种被骗的老人打交道,她对记者分析说,这类事件之所以屡禁不止,存在几方面原因,从老人自身来说,爱贪便宜是上当受骗的重要的因素,而骗子公司正是摸到了老人的这个心理,“通常几斤鸡蛋就可以把老人吸引过来,取得他们的信任和好感。然后再一步一步地带老人走进更深的陷阱,直至打开钱包。”

  另一个原因,是骗子的手段一直在变化,而且越来越高明,其主要特征是他们能够捕捉到老人内心所需。因为老年人身体健康情况逐渐变差,普遍有一种“怕病”心态,而有了病又“怕治”,而保健品宣扬“有病治病、无病保健”的理念正好契合了老人的这一心理。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日前还发文表示,保健食品是食品的特殊种类,不能代替药品,不能宣传疾病治疗和预防作用。众多购买的人,特别是中老年人,切勿听信将保健食品比成“灵丹妙药”的虚假夸大宣传。

  还有一个方面的原因,于帆对记者强调说,现在的老人普遍比较孤单,儿女们没时间陪他们,而骗子公司推销人员的态度都非常好,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地叫个不停,嘘寒问暖,有求必应,关切有加,从情感和利益两方面双重诱惑老人,“有个老人被骗后还跟我说,那个姑娘(推销保健品的)对我特别好,不像是说假话的人。”于帆有些无奈地表示,这样的一个问题已经是个社会问题了。

  同时,我国相关法规标准不健全,市场监督管理不严、对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惩处不重。这便导致以逐利为目的的一些无良知的企业有缝可钻,“被揪出来了顶多就是退钱赔钱,这一些企业早已挣足了别人的钱。”于帆说。

  近日,人民日报在“人民微评”栏目发表评论:“保健品诈骗已成公害,致无数家庭破裂,乃至家破人亡,其危害不逊于电信诈骗……该像打击电信诈骗一样打击保健品诈骗,通过联合执法、社会参与、家庭干预,围猎保健品诈骗,还老年人清静。”

  中国保健协会保健品市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大宏表示,应加大监督管理力度,用行政力量规范市场,有些严重的问题甚至有可能触犯法律,还需要动用司法手段解决。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也表示,加大惩处力度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会遏制违法经营者的不法行为。“从市场准入监管到行业行为监管都要加强,这是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改革的大趋势,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也应当强化食品药监管理部门的法律责任。”

  工商部门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保健品市场有两种乱象,一个是假冒伪劣,如果被查出,公安部门会介入,有关部门会没收货品、协助退还货款等。一种是虚假宣传,据调查,70%以上的保健食品存在虚假宣传、夸大功效的现象,这样的一种情况,根据相关法规,会给予消费者相应的赔偿。但目前的真实的情况是,监管难,取证难。“大部分骗子公司没固定的门店,都是在打游击;销售人员私下里的花言巧语,也无法作为证据;大部分受害者都没有发票,有的连收据都没有。”

  所以,该的人说,老年人首先要自己加强防范意识,让骗子公司没有可乘之机。他同时呼吁,整个社会要构建优良的老年人社会保健服务体系,比如,社区医院可以完善服务功能,承担起保健指导等公共服务职能;社区居委会等组织要加强宣传教育,多组织一些老年人的健康和娱乐活动,丰富精神生活,给予老人更多关爱和服务。

  遏制保健品市场乱象是一道综合题,有赖于社会、家庭和法治建设形成合力,打好一套监管组合拳。于帆说,引导和创造条件,让更多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子女们,也是社会有关部门必须要认真考虑的一件大事。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联系我们ENGLISH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01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0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