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还没有智能手机的年代,多少人的童年都是看着电视节目长大的?新加坡过去的电视节目里,谁又是谁的回忆....
多少人的童年回忆,是去到联络所或站在邻居家的窗口外,看着王沙和野峰在四方盒子里你来我往;又有多少打工仔只要晚上电视有播王沙和野峰的节目,当天就坚持不加班?还是甚至就像梁文福老师创作的那首电视台台歌开头第一句一样:“好奇地伸出我的小手指,摸一摸王沙叔叔的胡子”……
本地已故谐剧泰斗王沙(1925–1998)和野峰(1932–1995)已经和新加坡的黑白电视时代划上了等号。新加坡电视台在1963年启播之前,两人早已在星马一带的歌台以他们的表演魅力闯出名堂, 广受各地观众欢迎。因此电视台启播后,便力邀他俩亮相献艺。当时的电视台华文综艺组导播林兴导,便是第一位把王沙与野峰拉上节目表演的“慧眼伯乐”!
林兴导是在1964年找上王沙与野峰上电视节目表演短剧。两人相声式的一唱一和,加上外型一瘦一胖,在当时引起很大的回响!这种参杂方言的喜剧表演深入民心,为上世纪60年代娱乐节目不多的家庭观众带来很多欢乐。
由于短剧大受欢迎,节目一直维持了三四年,一度还扩大成节目的“主菜”,转化为一个贯穿节目的主题故事,名曰:《大乡里大闹夜总会》。那是一部描述大乡里初入夜总会的疯狂喜剧,由于对白以多种方言表达,因此极获家庭观众的喜爱,轰动一时, 在黑白电视年代,本地喜剧双宝王沙、野峰已经大领风骚!他们也因此被冠上了“电视双宝”的称号。
从最早的《载歌载舞》《清歌妙舞》《花月良宵》《声宝之夜》《弦歌丽影》等节目,王沙和野峰凭着他们幽默诙谐的演出,在娱乐普罗大众的同时也将家庭计划、环境保护、公共卫生等社会意识灌输给观众,成功地摆脱谐剧不登大雅之堂的刻板印象,更完美地诠释了寓教于乐的作用。
表演功力一流的王沙和野峰有了电视的加持,名气更是如日中天,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后来,有唱片公司“打铁趁热”,找他俩灌录了数张方言谐剧唱片, 销售量也很惊人。
王沙和野峰当年在歌台或剧场的表演,每晚最多就是一千几百个人看,观众的数量不是很大,影响力也不是说很强。但是上了电视以后,王沙自觉压力变大了,因为责任变大了。王沙就曾说过:“我就认为这个东西要特别小心,因为面对的观众都是几十万,都深入家庭了,这样的一个东西必须要把它做得好。”
王沙坦言从前的舞台演出,难免会出现炒冷饭(即重复同样内容)的情况,毕竟表演场地不同,面对的观众也可能不一样。可是电视节目就不行了,因此一直要有新的点子,新的创意。否则观众看了后觉得似曾相识,那他下次就不再看了。野峰曾经也表示过:“表演谐剧就是要创新,不能单调。歌星不一样,一首歌唱十年八年,大家掌声依旧,百听不厌。谐剧演员重复同样内容的演出,观众立刻就说是旧的,一脸嫌弃。”因此当王沙和野峰遇到有才华有想法的人,都会很乐意地配合和支持。
正因如此,当王沙和野峰一听到电视综艺娱乐节目《花月良宵》的导播蔡萱有意思把电视谐剧搬到户外去拍摄时,一口就答应参演。就这样,整个剧组拉队到了女皇镇,在烈日当空下进行电视谐剧的拍摄,开创了新加坡电视史上首部户外摄制的谐剧节目。当时参与演出的除了王沙和野峰外,还有他们的老搭档关新艺、吴婉文、柳明,以及当时还在新电戏剧团的李茵珠。
上世纪70年代在香港邵氏电影公司接连拍了好多部电影的王沙和野峰,证明了自己的演技实力,在80年代新加坡电视台全力发展电视剧的时代自然成为监制编导们争相邀约出镜的对象。然而双宝当时正好分道扬镳,要找到两人合体演出谈何容易。不过王沙还是在1982年应老朋友蔡萱的敬邀,担纲主演了电视单元剧 《阿突》。
《阿突》讲的是一个小市民的狂想曲。此剧感觉好像是专门为王沙而量身定做的。像阿突这样的喜剧人物,王沙演起来得心应手。难怪当时的剧评都表示此剧在人物形象刻画上的成功,大半成绩仍归之于王沙的精湛演技。《阿突》的其他演员包括了柯莎菲、钱志刚、李文海、陈天送等。敬业乐业的王沙在拍摄过程中吃了不少苦,但也给年轻电视演员树立了一个最佳的学习榜样。
在1983年初,王沙再度粉墨登场,为的是向大家拜年。他参与了新春特备单元剧《春风得意》的演出。这部在大年初一(2月13日)播映的单元剧由吴乔颐导播兼监制,苏春兴编剧,演员除了王沙,还有和王沙当年一起跑码头的资深艺人白言、新广第一位签约的正式全职艺人何洁、以及当时还未正式签约新广的陈澍承,以及大家熟悉不过的向云、李文海、梁志强、林丽云等。
(左起)王沙、关新艺、陈美光女士和野峰为新加坡电视观众带来了无限的美好回忆。
王沙以资深艺人及影星的身份在新加坡电视剧刚萌芽初期连扎了两部电视单元剧的要角,为本地电视剧日后的发展奠下了一定的基础。
正所谓:“合久必分,分久必合”。1985年,王沙和野峰在好友的撮合下再度携手在舞台上献艺并灌录唱片。此时的戏剧处制作总监江龙见状,立马邀请双宝演出电视连续剧《青春123》(最初原名为《少女日记》)。只可惜两人因为合约关系,加上王沙的身体抱恙而婉拒了这次电视剧演出的邀约。
1988年,戏剧组筹拍以新加坡早期歌台为背景的电视剧《舞榭歌台》时,也特别邀请了王沙和野峰,加上陈美光、白言和关新艺来担任剧本创作咨询顾问。该剧中由林明哲和陈忠华分别饰演的“黄哈”和“郭小哼”就是参照了王沙野峰的形象所创造出来的戏剧人物。1999年,戏剧组再以王沙、野峰的故事为蓝本, 开拍了一部50集怀旧电视剧《福满人间》,找来了黄炯耀和吴建华演出“汪虾” 和“严风”,将双宝早年的舞台故事再度搬上四方盒子里。
上世纪80年代后期,王沙和野峰再度携手在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中亮相,为电视观众带来许多欢声笑语,也留下了许多经典的综艺娱乐节目如《缤纷83》的《双宝剧场》和《欢歌笑语乐满堂》的《SHOWTIME》等。其中1987年新系列的《惟妙惟肖》中,更推出了一个系列12辑的旅游趣剧《双宝游千岛》。
该节目是由林枫音制作,以王沙和野峰作为主要贯穿人物,带出精彩的故事。故事是说王沙这个从来就没出过大门的老土储蓄了一笔钱,然后和野峰一起到菲律宾游玩。剧组拉队到菲律宾实地拍摄十天,制作非常认真,这样的节目概念在当时是相当新鲜的。节目结合了趣剧故事真人演绎,加上当地旅游景点和风俗民情的介绍,推出时获得了电视观众的喜爱和赞赏。而王沙和野峰自然诙谐的演技更是恰到好处,为节目加分。
1991年初,王沙和野峰在《开心五重奏》星期四的节目中演出极受欢迎的《咖啡店》,以嬉笑怒骂的方式传达出小市民的故事,更成为了新加坡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史上的另一经典佳作。原本现场直播的节目更一度因为“环境卫生问题”而暂停营业。后来由于许多观众都致函电视台或报馆要求恢复节目,因此后来在预录的情况下,《咖啡店》才得以重新开张。
节目后来甚至发展至电台,由广播员邱胜扬连同王沙和野峰搭档主持。节目名称为:《杯香浓咖啡座》。这更是当年少数能横跨电视和电台的综艺娱乐节目!相信也就是王沙和野峰的这股魅力,才能造就新加坡电视与广播史的这一段辉煌!
本文作者苏章恺是教育工作者兼娱乐文史研究员,现任新加坡媒体发展管理局华文节目咨询委员会委员。曾任香港电影资料馆特约专项研究员。曾编著多本电影、戏曲和娱乐史相关著作,包括《弟喂,做人阿甲阿甲就好—— 王沙和野峰的90个人生故事》(2019)等。
《回望加利谷山》是第一本详细记录新加坡广播电视发展史的重要中文书籍,是50多位曾在加利谷山新传媒(MediaCorp)中文节目组的台前幕后人员撰写的集体记忆,图文并茂地讲述了80年来发生在加利谷山(Caldecott Hill)的重大事件和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本书50个篇章分为八辑:统帅、先驱、广播、新闻与时事、综艺娱乐节目、华语戏剧、幕后大军、熠熠星光,时间跨度从1942年日本占领新加坡时期一直到2016年新传媒搬迁到纬壹科技城。真实地记录了一批热爱广播电视事业的台前幕后人员,如何在摸索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从零开始不断追求卓越;如何为观众制作更好更精彩的广播和电视节目所付出的汗水和努力。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