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创药理学家和名医办刊新模式,荟萃医学名家,集纳药理精华,指导家庭如何对症选药,科学用药;告诉读者啥状况下可以自我诊治,如何诊治;什么情况下必须就医,如何在家中配合医生治疗。普及生理、心理、生育及性保健知识,讲述与身心健康有关的感人故事。
它历史悠久,其“家谱”可追溯到元清年间;它光环加身,2011年7月与片仔癀、云南白药等一同被列为国家首批九大“传统名优中成药”;2011年10月它首次入选《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它是迄今为止我国销量最大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糖尿病药物,上市26年销量突破5亿瓶,服用人群达2000多万,占整个糖尿病口服中成药及中西医结合药品市场销售份额78%以上。
然而,与其美名相伴的却并不全是鲜花,还有无数的争议,有的人觉得它是“挂羊头卖狗肉”,有的人觉得它治不了糖尿病,有的人觉得其疗效只是暂时的,并不稳定,不一而足。不少医生则对其抱着不冷不热的态度,虽不禁止使用,但也对其期望不高。
消渴丸为治疗消渴症(病)而生,而过去所说的消渴症,简单来说就等于现代的糖尿病,这早在《黄帝内经·奇病论》、《灵枢·五变》等古医书中就有介绍。古代医学认为,消渴症病变脏腑在肺、胃、肾,它们被燥热所伤,造成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肺燥、胃热、肾虚并见,或有侧重,而成消渴,缺一而不能成此病。
消渴丸的“ 父辈” , 均是正统的“ 华夏儿女”——即消渴方和玉泉散。其中,消渴方出自元代名医朱丹溪所著《丹溪心法》,由黄连、生地、天花粉等7味中药组成;玉泉散则由葛根、天花粉、地黄等5味中药组成,取自清代名医叶天士《种福堂公选良方》一书。两方作用相似,均有生津止渴、清热除烦、养阴滋阴、益气和中作用,当时均被用来医治消渴症。
在发现胰岛素治疗糖尿病之前,此两方一直是治疗消渴症的主方,历史悠远长久。由于过去只知糖尿病症状而并无糖尿病一说,所以即使不是糖尿病,只要具备糖尿病的某些症状,如多饮、多食、身体消瘦等,也可以用消渴方和玉泉散治疗。
上世纪80年代初,受经济条件限制,许多糖尿病患者一般是买几分钱1片的氯磺丙脲,经济条件稍好一点的也只是让医生开较便宜的甲苯磺丁脲(D860)服用。但这些西药一方面用药量难以掌握,稍有不慎非常容易导致低血糖;另一方面,长期服用对肝肾也易造成损害,不良反应很大。
当时,中、西药治疗糖尿病普遍还是各行其道,效用也是各有优劣:纯中药治疗,效果缓慢,有效率一般,但疗效巩固、不良反应小;纯西药(以格列本脲、降糖灵和D860等为研究对象)治疗,短期效果较好,但不良反应多,且病情易反弹。虽然不同病情患病的人能对症选药,但人们也盼望能有集两大派优点于一身的新药问世。
与当年其他降糖药,无论是纯中药还是纯西药相比,消渴丸不仅效果更好,还有着特别的优势和长处:一是其中中药成分能减轻患者部分症状,增强耐受能力和治疗疾病的信心,同时中西合璧后格列本脲不仅减量(减少了90%用量)不减效,反而相应减少免疫功能下降、低血糖等不良反应发生;二是对因糖尿病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肾病等并发症都有一定防治作用;三是中药成分发挥作用虽然缓慢,但有保护、恢复、修复和滋养胰岛细胞功能,由于中药这些调理作用的显现,对心、肝、肾的损伤也小于磺脲类、双胍类等降糖药;四是经济实惠,老百姓易于接受。
直接对消渴丸与格列本脲进行用药实验不难发现,两者降糖作用差距并不明显,不过消渴丸治疗作用更加持久,其对糖尿病并发症状的改善也明显优于单用格列本脲。研究之后发现,消渴丸还有升高血钙、降低血清碱性磷酸酶及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即“坏”胆固醇)作用,能更好地纠正糖尿病引起的脂质代谢和钙磷代谢异常,对心、肝、肾损伤小于单独使用格列本脲。
消渴丸合理的搭配,不仅大幅度减少西药毒副作用,延缓西药继发性失效及并发症发生,也保留了西药对疾病治疗的快速显效,同时又充分的发挥了中药作用,明显缓解口渴多饮、多食善饥、多尿、消瘦、疲倦无力、气短懒言等一系列症状,降糖更安全,疗效更巩固,患者更易于接受。
消渴丸成分中,葛根升阳生津;生地、天花粉滋阴生津;黄芪益气补气;五味子敛肺、滋肾、生津;山药补肺、固肾、益精、健脾;玉米须清热利湿,能调节人体免疫功能,降低血糖和血压。它们大部分属药食两用药材,毒副作用不大,但其中天花粉含一定肝肾毒性,长期服用需留意肝肾损害。格列本脲则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降低空腹与餐后血糖。
尽管成分众多,但它只能治疗2型糖尿病,适合轻中度及稳定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消瘦糖尿病患者。
时间上,为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以前建议饭后服用消渴丸,不过观察发现,饭前20~30分钟用温开水送服效果更加好,这样既可以使血药浓度与餐后血糖升高时间“同步”,使降糖药降糖效果最大,又可减轻胃肠道反应。利用就餐与用药的时间差,还可以有实际效果的减少低血糖发生,一举多得。
剂量上,虽然要根据病情而定,但有几条铁律一定要遵守:一是从小剂量开始,一般5丸左右;二是不能过量,即使症状较重患者,每天用药最多也不能超过30丸(每丸含有0.25毫克格列本脲,10丸就等于1片格列本脲,30丸即与格列本脲常用剂量相当),一般推荐使用8丸,较重者15丸,每日2~3次给药,如疗效满意,可慢慢地减少每次用量,也可减少服用次数至每日2次的维持剂量。
消渴丸的直接降糖作用大多数来源于格列本脲,自然两者的不良反应也极其相似。作为第二代磺脲类降糖药,格列本脲降糖作用较强,容易降过量而导致低血糖(注:其中相当部分与用药不当有关)。特别是服药第1周,应密切留意血糖,如血糖下降过多就要适当减量。晚餐前尽量不用,以防夜间低血糖反应。如每日服用2次,应在早餐及午餐前各服用1次,平时注意密切观察病情,定期检测血糖、肝肾功能和血象情况,适时加减用量。此药建议还是不要长时间(十几年)使用。
格列本脲口服吸收后主要在肝脏代谢,从胆汁和肾脏排泄。如果患者并发糖尿病肾病,出现肾功能不全,可致蓄积中毒而引起严重的低血糖,故肝肾功能不全者(如65岁以上老人)不宜服用。对磺胺类药物过敏、白细胞减少的糖尿病、少年糖尿病、妊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甚至昏迷)患者不宜使用该药;体虚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者及严重疾病患者也应慎用。另外,很多药物与格列本脲有相互作用,同服可能会影响疗效,甚至增加低血糖危险。如与抗痛风药丙磺舒、别嘌醇或其他磺脲类降糖药(如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喹酮等)同服,也会增加低血糖等不良反应发生。
注:病情较严重,尤其是2型糖尿病发展到晚期,有严重并发症及肝肾功能受损时,单用消渴丸控制血糖肯定不理想,必须联用其他合适的降糖药或改用胰岛素治疗。降糖药的全面介绍及选择方法,请参阅本刊2010年10月号上旬刊20页《降糖药群英会》一文。
另外,使用消渴丸期间要慎用某些药物,特别是能升高血糖的药物,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类、抗生素、降压药,避孕药、麻黄碱、利尿剂、抗精神病药、平喘药、左旋多巴、甲状腺激素、甘草,等等。
服用消渴丸者,家中最好备有家用血糖仪,定期自测血糖,用药中如出现心慌、乏力、手抖和出汗等,很可能为低血糖反应,应尽快地给予救治(如口服糖水),否则将致昏迷、休克等,引发严重后果。
格列本脲作用很强,稍过量便会产生严重低血糖反应。许多农村和老年患者误以为消渴丸是“无不良反应的中药”而超剂量服用,有的服消渴丸时再加服其他磺脲类降糖药(如格列齐特),进行所谓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极易造成磺脲类口服降糖药过量而导致可怕的“低血糖反应”。严重者可致死。
有人说,消渴丸是以中药之名“暗度陈仓”行西药之实,名不副实。此说法表面正确,其实不然。首先,尽管它的主要成分来源于中药,但也加入西药,属中西结合的成药,说它是纯中药实为误会。另外,中西结合的消渴丸,虽然主要降糖作用来自西药部分,但中药也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并非只是挂名而已。
消渴丸当然能治糖尿病,其数亿瓶的销量就是很好的证明。不过,它并不适用于所有糖尿病。前文提到,其原理为(格列本脲)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而1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已经不全,是不能用消渴丸的,否则会加剧肝肾的负担;另外,部分胰岛功能低下的2型糖尿病患者也不要用,特别是老年人因食量减少,胃肠吸收功能差,用后更容易发生低血糖。
另外,消渴症并不完全等同于糖尿病。中医认为,该组方只适宜治疗肺热津伤型消渴病(以口渴多饮为主,并伴有口干舌燥,随饮随渴,尿频量多,舌红少津,苔薄黄而干,脉搏跳动快等,治疗以清热润肺、生津止渴为主)。
截至目前,糖尿病仍旧没办法根治,不过能够最终靠“五驾马车(饮食、运动、药物、监测、教育)”控制症状,提高生活品质。此外,糖尿病手术也十分值得期待。
中西结合的消渴丸,实为标本兼治的典范。西药部分(格列本脲)迅速起效,发挥降糖作用,治标;中药部分的特点和优势则是改善糖尿患者的症状、防治糖尿病并发症以及对整个身体的调理,治本(注:这里的本是相对标而言,指调理身体利于恢复,并非指从源头上解决糖尿病)。可以说,该药组方是中西合璧、相互协调,兼治标本的经典例子。无并发症的轻中度糖尿病患者,单用消渴丸完全有效。
很遗憾,目前还不能。1型糖尿病患者,只能求助于胰岛素,用消渴丸无效;2型糖尿病患者可选的口服降糖药很多,消渴丸的使用比较局限(这在前文中已有介绍)。
纵向比较,在磺脲类降糖药中,格列本脲虽然降糖能力威猛,但不良反应同样不遑多让。如今,新一代此类降糖药——格列美脲(亚莫利)等已经上市,后者能改善机体胰岛素抵抗(通俗地讲就是可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既有很好的降糖效果,又不增加体重,对超重和有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同样有效,不良反应更小,技术上已经超越格列本脲。
横向比较,二甲双胍等经典西药仍然宝刀不老,具有无法替代的降糖实力;新一代的利拉鲁肽(GLP-1,人称“聪明”降糖药)、沙格列汀(DDP-IV,对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皆能降,效果进一步提升,安全性逐步提升)则方兴未艾,大有长江后浪推前浪之势。
需要特别提出,糖尿病患者应先明确糖尿病类型、病情轻重、胰岛功能,再行选择正真适合的降糖药。
对消渴丸的态度,中西医可谓泾渭分明。中医认为是民族骄傲,西医则认为可有可无。其实,消渴丸不是假药、不是南郭先生,但是,也不是救世主。技术上,它只是一种普通降糖药,如用消渴丸治疗后血糖仍难以控制,需考虑联用其他合适的降糖药(如二甲双胍等),或改用胰岛素治疗。
消渴丸中的格列本脲降糖作用很强,但由于不良反应也强,很可能不再入选下一版国家药典。不过,考虑到国民(特别是农村、山区)收入低、生活水平不高的现实,便宜的消渴丸仍然是无法舍弃的选择。而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平时多留心(多监测、多调整),其不良反应也能极大地规避。
世界上有没有真正的降糖中药?当然有,不过目前还只适用于轻症患者,而且其降糖作用与目前市场上的强效降糖西药还无法相提并论。多年医疗实践证明,中医中药对糖尿病的最大的作用不是降糖,而是通过滋阴、活血、补肾来改善症状和防治慢性并发症,在糖尿病治疗中是起辅助作用,还不能占主导。
相关新闻:2011年11月在京召开的第15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全国学术会议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纪立农教授作了“863计划——消渴丸循证医学研究报告”,结果初步表明,消渴丸治疗糖尿病拥有非常良好安全性,综合疗效优于格列本脲。
为根治糖尿病,中西医均做了长期不懈的努力,尽管新疗法、新药物不断涌现,但现实却是糖尿病患者依然逐年增多,糖尿病依然无法治愈。
在与糖尿病的战斗中,药物曾经是、仍然是、还会是最重要的武器之一。至于消渴丸,它虽不是十全十美的好药,但可以说在中西合璧的道路上开了一个好头,为前路指明了方向。当前不仅西药不断更新换代,糖脉康、消渴康、降糖宁等中药制剂也不断问世,在治疗糖尿病方面都有一定效果。中西结合治疗糖尿病有着良好前景,希望双方以消渴丸为契机,进一步开展合作,给广大糖尿病患者带来更大希望。
调查发现,目前大医院多无消渴丸,医生也很少推荐使用,而社区医院则是另外一番景象。这一方面是大医院医生(特别是西医医生)长期以来对中医药的习惯性忽视,另一方面,也因为消渴丸本身明显的不良反应的确会显著增加用药风险,医生为安全起见而不用(当然也不排除一些“特别”的原因)。
我们不认为消渴丸是举足轻重、无法替代的降糖良药,但也不认同盲目将其束之高阁。消渴丸是降糖大军的一员,综合看来,它有能力得到医生的认可,应该得到更多“杀敌”的机会。